构建高效县域医共体:强化政策协同、资源整合、信息化发展

2024-03-25 09:39 作者:佚名

在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对于县域医共体建设的痛点和解决方案给予了高度关注。县域医共体作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建设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成为了热议的焦点。

01痛点分析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指出,县域医共体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在人事编制、财政保障、医保政策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管理难度的增大。此外,医保部门给医共体的基金额度有限,影响了医共体转变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积极性。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也提到,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诊所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无法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基层诊所在医学检验、医学影像能力上的建设需提高。

02如何解决

全国人大代表、以岭药业董事长吴相君代表建议:

一、加强政策统筹协同,建立健全支持医共体建设的联动机制。进一步明确政府、卫生管理部门和医共体机构三方权责,实施各方权责清单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加大财政对医共体建设资金投入,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给予医共体在人事编制和薪酬管理方面更多自主权,建立医疗卫生人员县乡村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通道,推进“县聘乡用、乡聘村用”,促进卫生专业人才向基层流动。发挥医保在医共体建设中的杠杆作用,实行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支付,完善结余留用机制,结余资金作为县域医共体业务收入,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

二、加强医共体内部资源整合,真正构建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医共体的牵头单位要对成员单位实行统一管理,健全人、财、物等方面统一运营管理体制。健全医共体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机制,鼓励开展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依靠县级医院专家的技术优势,将先进管理经验和医疗技术带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结合实际制定分级诊疗实施细则,明确各成员单位收治病种目录和上下转诊病种目录,畅通向下转诊渠道,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探索薪酬分配机制,增加医疗业务收入中劳务性收入占比,增加绩效分配中可分配额度,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统一县域医疗平台。加强基层信息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依托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推进卫生健康信息共享。以牵头医疗机构为枢纽,向上与城市医院远程医疗系统对接,向下辐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加快推进医共体检验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等各种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互认,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推进医疗保障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联通共享,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功能,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县域医共体的建设将更加完善,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实现医疗服务的均等化和高效化。

全国人大代表、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建议:

基层医疗是我国慢性病防治的关键领域。在国内大多数基层地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仍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亟待提升。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更多国产创新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加强创新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当前仍要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分工协作机制,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和布局,构筑畅通的上下转诊通道,为居民提供疾病诊断、治疗、康复、预防、保健的全过程、全周期卫生健康服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还要实现人员、财务、业务、药耗、信息等方面的统一管理,使内部各成员单位成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连续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基药遴选过程中,对于独家药品,要优先考虑纳入创新价值高、临床必需、安全性优的创新药品。基层医疗问题和乡村卫生问题都与药物政策息息相关,基药目录调整有必要补充完善更多国产创新药。在基层药品配备上,随着一线用药指南在不断更新,基药目录作为基层配备药品目录也应与时俱进,基层基本用药应不断补充完善,把更安全更有效,在基层使用更方便,老百姓能够承受的国产创新药及时纳入基药目录。

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四川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耿福能建议:

国家可以通过资金、政策支持,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技能培训,从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