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信息化分类及模式简析
医疗信息化的概念在传统医院信息化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基础上不断外延。狭义的医疗信息化仅仅指医院信息化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医疗信息化的概念也不断拓展,医保控费、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均成为了广义医疗信息化的一部分。传统医疗信息化业务与“互联网+”对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医院信息化是医疗信息化的核心部分,包含了管理、临床等医院内多业务条线的信息化。理想的数字化医院是通过医院信息平台连接各科室和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与物联网系统,使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数据在信息平台上共享交互,进而对接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化的基本架构包括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包含了HERP的概念)、临床信息系统(CIS,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等。
二、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
根据IDC统计,2009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规模为87.46亿元,2015年增长至268.79亿元,预计2017年我国医疗信息化总规模将达到336.53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4.53%;2009年我国临床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约为10亿元,2015年达到45亿元,预计2017年将增长至56.7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
三级医院基本达到HIS全覆盖,而二级及以下也基本达到80%覆盖,大中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心已逐步由HIS转至以病人和临床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建设,对电子病历系统、移动医疗的搭建和应用进行重点投资,中小型医院也将逐渐启动CIS部署。
三、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1、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到以CIS为主的发展阶段
医疗信息化发展普遍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HIS)阶段、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阶段。
HIS以收费为中心,将门诊/急诊挂号、核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登记、收费、以及医疗机构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信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并采集整合各节点信息,供相关人员查询、分析和决策。
CIS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为导向,借助多种软件应用系统整合患者临床诊疗数据,完成电子化汇总、集成、共享,医务人员通过信息终端浏览辅助诊疗路径、发送医嘱、完成分析,实现全院级别的诊疗信息与管理信息集成,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出各类信息应用系统。
GMIS是指通过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把社会医疗资源和服务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实现区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系统建立的前提是医院内部HIS、CIS系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且数据交互不存在障碍,该系统主要体现在区域内医院与医院、医院与各级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医疗保险等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消除单个机构的信息孤岛现象,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以及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
2、CIS开始向深度应用发展,由临床诊断向临床治疗信息化延伸
目前,我国大中型医疗机构已经建成了具备基本功能的HIS系统和PACS、RIS、LIS等基础CIS系统,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始向手术室和ICU等诊疗行为更为密集的科室延伸。
根据CHIMA2016年的调研统计结果,医院规划实施的比例超过10%的临床业务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分别为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系统、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等;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在重要科室和核心治疗工具相关领域的应用在不断拓展,处于医院深化相关信息系统应用的阶段。
3、手术麻醉及重症监护信息系统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2012年以来,我国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高速发展,在大型医院的普及率逐渐提高,并开始进入二级医院。手术管理系统是新兴的临床应用系统,大型医院正逐渐部署该系统,未来一段时间大型医院将进一步加快部署的力度。预计上述信息系统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12年至2017年期间复合增长率将为20.4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医院床位数为288.3万张,2015年达到533.10万张。预计2020年我国医院床位数将达到659.82万张,期间复合增长率为10.90%。
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应用、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以及我国医疗领域对危重症的医疗和护理需求不断增加,危重症专业科室的建设规模和水平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国卫生产业》对北京63家医疗机构的相关调查显示,过去10年间重症监护病房床位数增加约5倍。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发布的《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简称“建设与管理指南”)提出:ICU病床数一般以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以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数量占我国医院床位数2%测算,2014年我国重症监护病房床位数为9.68万张,2020年将达到13.20万张。
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具有日常工作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重症监护工作的效率,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缓解重症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因此,上述建设与管理指南提出ICU应建立临床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将带动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不断普及和推广。
四、医疗信息化行业竞争分析
传统医疗信息化属于IT范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形成了对医疗信息化的有效互补,行业较为特殊,下游客户以政府性质的公立医院为主,政府关系的部分就更加显得重要。
上下游:上游以人力成本为主,软件工程师薪酬随市场决定。下游客户是各级医院,产品具有一定的定制化,多采用招标形式,行业对下游的溢价能力不强。
潜在进入者: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行业积累,潜在进入者威胁不大。
替代品:转换成本比较高,目前产品替代性比较差。
行业内竞争对手: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行业内兼并重组频繁,目前已初步形成第一梯队,具有一定品牌效应。
医疗信息化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为:行业内部现有公司激烈竞争跑马圈地阶段,行业竞争环境总体有序,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均不构成威胁,目前对下游的议价能力不强,对政府关系要求极强,移动互联 网将对医疗信息化形成有效互补。
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医疗信息化行业需要的核心能力包括技术、品牌、销售、政府公关和资本运作等。
目前行业竞争格局为行业内企业激励竞争阶段,行业集中度较低,并未形成寡头格局。行业中企业多以区域型企业为主,并未完全形成全国性企业。行业具备一定的门槛,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很难有外来进入者。行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技术水平、品牌、销售能力、政府公关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等。行业转换成本高,竞争的核心是抢占更多的客户,占领更多区域,区域拓展能力尤为重要,也可采用兼并重组方式。行业中主要客户为政府性质的公立医院,政府公关能力极其重要。移动互联网将对传统医疗信息化形成互补。未来医院信息将会汇总至区域医疗信息平台,为节省接口成本很可能与医院采用同一集成商,因此占据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入口是重要切入点。行业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为做项目收费,未来有望借鉴国外提供服务收费的商业模式,未来有望实现大数据变现。总体来看,行业具有一定体量和增速,竞争格局良好,具有一定投资价值。
五、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策略与布局情况
根据医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医疗信息化行业是典型的IT与医疗行业相结合,行业集中度不高,全国性的寡头垄断企业尚未出现,目前多是区域性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
2、在投资标的选择上,根据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阶段,需重点关注未来市场增量最快的子领域,例如CIS中的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等。
3、同时积极布局医疗信息化未来发展的第三阶段GMIS,随着HIS及CIS的渗透率逐渐提升,未来GMIS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4、在医疗信息化领域,企业很难靠单一竞争优势,如技术领先性取胜,企业必须拥有较强的市场扩展能力,通过渠道建设和产品的先发优势占领市场,提升竞争力。在企业技术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下游的渠道资源同样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