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医保支付需要与时俱进

2020-07-23 08:44 佚名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完善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前提下,进一步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随着5G时代到来,智能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医疗成为医疗领域的蓝海,发展方兴未艾。疫情防控期间,国内许多医院和互联网健康平台纷纷推出在线医疗服务,给大众提供了医疗保障。不过,在互联网医疗发展过程中,医保支付逐渐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

作为医疗新业态,与传统的医疗服务相比,互联网医疗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传统的医保支付也提出新要求。2019年,国家医保局公布《关于完善“互联网 ”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配套医保支付政策。这一政策脱胎于传统的医保支付模式,虽然顺应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发展趋势,但医保支付的范围相对较窄。

《意见》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这既是对互联网医疗这一新业态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优化互联网医疗市场,扶持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现实需要。

从长远看,医保支付是互联网医疗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它关乎互联网医疗的广度与深度。《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无疑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大利好,方便了公众的互联网诊疗需求。不过,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需要解决的难题也有很多。比如,互联网医疗的看病模式和收费方式与一般的医院看病存在很大的差异;又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结算可能需要医保账户与卡的分离,传统的持卡看病模式不再适用;此外,互联网医疗对医保结算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对医保数据结算系统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关注并妥善解决。

据国内某大数据分析公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年度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1336.88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意见》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结算报销,可以说是顺势而为。之所以强调让“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是考虑到互联网医疗服务进入医保,可能会增加滥用医疗服务医保支付风险。比如,医疗问诊咨询的动机更随机、无规律可循,线上问诊无电子病历等信息供监管参考,互联网买药的必要性与紧急性难以考证等等。

鼓励互联网医疗发展,医保支付需要及时跟上。在强化监管的同时,也要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结算提供方便,这也是审慎监管的本意。